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丨拼出來的豐收
時間:2022-07-18 來源:河南日報
分享到:


5517012035212308

  延津縣石婆固鎮小渭村農民搶收小麥,確保顆粒歸倉。(資料圖片 王錚 攝)

  2022年“三夏”,河南小麥的關鍵詞是豐收。

  順麥收陣線一路向北,一個個高產紀錄誕生:豫南鄧州種糧大戶劉飛的小麥平均畝產1233斤,比去年增產三成;豫西宜陽“洛旱22”千畝示范方刷新了全國旱地小麥的高產紀錄;豫北衛輝種糧大戶李道貴的200畝麥田從一片汪洋到滿目金黃,畝產達到1500斤……

  “今年河南小麥普遍呈現‘三高’:產量高、質量高、售價高?!鞭r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、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說。

 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我省夏糧總產量762.61億斤,同比增長0.3%,其中小麥總產量762.54億斤。河南夏糧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均繼續保持全國第一。

  夏糧豐收了,全年經濟就托底了。河南用拼出來的小麥豐收,不僅解決了一億人口的吃飯問題,穩住了自身經濟大盤,也為保障全國糧食供應、穩物價、保民生、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提供堅實支撐。

  開局不利的劣勢如何補回來?

  這兩天,淇縣種糧大戶李文周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兩張照片,一張是去年秋汛秋糧絕收的照片,一張是黃澄澄的麥子顆粒歸倉的照片,一句“看懂的都是兄弟”的配文,讓不少人破防。

  “地里積水2米多深,莊稼淹了、倉庫倒了、糧食霉了,當時真有點泄勁,不想干了?!比ツ犒湶r,李文周一度想把地撂荒棄種。

  與淇縣類似,去年受持續降雨和泄洪影響,??h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方被淹沒長達兩個月之久,上一季收成泡湯,下一季播種不了,農田基礎設施損失殆盡。

  去年“7·20”特大暴雨災害,讓一些產糧大縣受到重創。農田積水面積最高達425萬畝,去年10月中旬仍有六成農田土壤偏濕,農機下不了田,秸稈漚在地里,小麥播期整體推遲7—15天。當時別說是豐收,很多地方的麥子能不能種上都是問題。

  保糧食安全,首先保糧食播種面積。面積穩住了,才能談收成。

  今年是實施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的第一年。省委、省政府堅持把抓好今年夏糧生產作為“三農”工作的頭等大事,提前將小麥種植任務分解下達市縣,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抓糧責任;大力推廣以種補晚、以密補晚、以好補晚和以肥補晚“四補”技術,豫北受災嚴重地區用上了“龍吸水”,搶排搶種。

  全省麥播面積繼續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,與常年基本持平。

  麥子種上了,面積保住了,苗情卻不太樂觀。

  我省有1000余萬畝小麥在適播期下限播種,去年冬前苗情長勢弱,有的是“一根針”,有的甚至是沒有出苗的“土里捂”。郭天財坦言,小麥晚播面積之大、三類苗占比之高、苗情類型之復雜、田間管理難度之大,是自己從事小麥栽培研究45年來從未遇見過的新情況。

  怎么辦?千方百計補救!但好比病人要恢復,不能一下子大魚大肉,得先小碗喝粥調好身體,管理弱苗不能大水漫灌、大把施肥,要因地因苗施策。

  滑縣種糧大戶王付強的700畝小麥位于長虹渠蓄滯洪區,去年12月6日才種下去,比常年足足晚了兩個月。眼看別人家的麥子都已出苗,他的麥子還在土里捂著,那段時間他憂心如焚。作為種田“老把式”,他深知如果沒有好辦法,后期很可能絕收。

  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,王付強破天荒地給小麥用上了地膜?!暗啬た梢蕴岣叻e溫,增墑保濕,促進小麥生長?!被h農技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張心玲說。

  小麥蓋上了“棉被”,過了年后,果然出苗了,但溫室的環境讓小麥虛長,看著瘦弱、沒勁。張心玲指導王付強逐步給小麥通風透光,“少吃多餐”。

  小麥返青期,王付強的超晚播小麥個頭已經快趕上正常播種的小麥了,張心玲又讓王付強趕緊澆返青水,施速效氮肥。天道酬勤,王付強家的超晚播弱苗成功轉化為二類苗。

  各種技術匯聚在一塊地里,農技人員“泡”在地里手把手指導,難怪有農民感嘆“不豐收都不行”。

  針對晚播面積大、弱苗比例高的情況,省委、省政府組織實施“全力以赴保夏糧豐收”行動。我省派出18個小麥專家指導組、1.3萬名農技人員下沉一線、蹲點包片,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共組織62批(次)專家參與“科技壯苗”春季田間管理指導活動,省、市、縣、鄉四級農技推廣系統加大小麥促弱轉壯技術推廣力度,累計培訓農民171.63萬人次。

  4月底,我省苗情已基本接近常年水平,一、二類苗占比已超九成,奠定了夏糧豐產基礎。

  河南小麥的韌性從哪里來?

  苗情轉化剛松一口氣,病蟲害的挑戰接踵而至。

  省植保站研究員呂國強提出警告:小麥赤霉病可防不可治,一旦侵染病原菌,小麥不但會減產30%,品質和價格也會一落千丈。以條銹病、赤霉病為代表的“兩病”防治成功與否,直接關系著夏糧能否豐產豐收。

  “殺蟲不等蟲開口”,面對今年小麥中后期病蟲害偏重發生的風險,我省以豫南6市為重點,分區指導,精準防控。省、市、縣三級財政累計落實資金5.5億元,防治赤霉病、條銹病8592.91萬畝次。

  “三夏”期間,農技人員和農民都說,小麥植株從上到下,干凈利索,沒有赤霉病、條銹病或白粉病帶來的“白穗”和“黑穗”。今年我省二等及以上小麥占比達95%以上,是近10年來占比較高年份。

  多年的生產實踐表明,小麥“一噴三防”是有災防災、無災增產、吹糠見米的一項技術措施。今年中央財政用于夏糧生產的資金超過60億元,并時隔7年再次恢復“一噴三防”補貼政策。

  河南第一時間將4.06億元“一噴三防”資金下達到縣,全省各地累計落實資金5.3億元,噴防面積1.1億畝次,我省小麥灌漿時間普遍多了3天,千粒重平均提高0.45克。

  “晚播怎么種?弱苗怎么管?病蟲怎么防?‘一噴三防’怎么搞?小麥生產的各個環節,河南都提前謀劃、分析研判,應對措施招招不落、招招見效?!笔∞r業農村廳副廳長王俊忠表示。

  大災之后,我省夏糧產量能再創歷史新高,除了天幫忙、人努力,小麥生產管理措施環環相扣等原因外,也與我省多年來落實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密不可分。

  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示范區,今年迎來了改造后的首個麥收?!爱€產達到1300斤,比普通農田畝產增加150—200斤?!笔痉秴^負責人徐聖欽向記者演示,通過高標準農田大系統平臺,可以實時掌握小麥生產的關鍵數據,哪塊田里缺水了、土壤是否該追肥了、有沒有發生病蟲害,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,顯著提高了農田的抗災減災能力。截至目前,我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580萬畝,總面積位居全國第二。

  良種實現糧豐,優質更能賣上優價。息縣種糧大戶柳學友今年種植的千畝“鄭麥113”弱筋麥,還沒收獲就被釀酒企業以每斤高出市場價0.2元左右的價格訂購,專種專收,銷路不愁。從吃飽到吃好、吃出健康,我省大力調整優化小麥種植結構,在全省選擇40個縣,每個縣建設10萬畝以上高標準優質小麥生產基地,全省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628萬畝。

  小麥如何豐收在手顆粒歸倉?

  麥熟一晌,小麥種得好更要收在手、糧滿囤。

  臨近麥收,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來襲,統籌好“三夏”生產和疫情防控,成為考驗各級政府治理能力和抓糧生產的“必答題”。

  唐聚敏夫婦是一對“麥客夫妻”,每年5月下旬,他們就從駐馬店開始,一路向北,逐“麥”而行。今年麥收碰上了疫情,唐聚敏起初還擔心會不會被卡在什么地方“趴窩”,但這種疑慮從下高速那一刻起就消失了。

  “下了高速,只需要簡單登記一下個人、車輛信息即可通行,相關工作人員還為我聯系作業鄉鎮,不讓我跑空趟?!碧凭勖粜ρ?,他還領到了愛心大禮包,里面有口罩、消毒液、藥品等。

  省委、省政府成立“三夏”工作指揮部,下設綜合、氣象、交通、疫情防控、農機5個工作專班。我省出臺“硬核”措施迎戰“三夏”:“兩碼兩證兩優先”,作業人員兩天一檢,小麥收割線推進到哪里,核酸檢測服務就跟進到哪里,還推出加油優惠、高速免費等10項“金服務”。

  各地紛紛給因疫情無法返鄉收麥的老鄉吃下定心丸:新鄉封丘村干部喊話在外老鄉,請安心務工,家里麥子幫你收;南陽鎮平在各鄉鎮成立黨員干部先鋒隊、志愿者服務隊,幫助有困難的農戶搶收搶種;周口西華公布各鄉鎮服務熱線,一個電話就能幫助老鄉把收、儲、種問題全部解決。

  減損也是增產。今年我省在73個小麥種植面積50萬畝以上的縣(市、區)開展農機減損比武活動和機收損失檢測,節糧減損耕耘“無形良田”。

  我省共設立跨區接待服務站441個,開通跨區機收服務保障熱線212條,成立應急搶收隊、服務小分隊617支,全省夏收歷時18天圓滿收官,實現顆粒歸倉。

  這一季的豐收,也是新一季勞作的序幕。

  春爭日,夏爭時,7月至9月是秋糧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。完成全年糧食產量1300億斤以上的目標,河南還需穩扎穩打,爭取用一個又一個豐收,讓“中國碗”多裝“河南糧”。(記者 劉曉波)


五月天国产精品免费视频